电感有差模电感和共模电感两种,主要为插针式,由于贴片电感效率较低,不符合大功率的逆变器使用。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工程研究人员展示了非常高效的单层和聚合物光伏电池,它们的特点是专为串联结构设计的低波段差接合聚合物。研究人员将日本住友化学(Sumitomo Chemical of Japan)生产的新型红外吸收聚合物材料加入设备中,从而使该光伏设备的架构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功率转换效率跳升到10.6%。
通过使用吸收波段不同的电池,串联光伏电池是一种获得更多太阳能射线的有效方式。但是研究人员表示,只结合两种光伏电池并不能自动提高效率。由于此流程与现有的生产流程兼容,因此我预计这项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上市。另外,这也是迈向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商业化的重要一步。研究主要参与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材料科学和工程教授Yang Yang表示:想像一台双层公共汽车。
住友化学公司研究小组经理Shu ji Doi表示:太阳能光谱非常宽,其中包含可见光也包含不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Nature Photonics杂志报道,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Henry Samueli工程及应用科学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Nano systems学院(CNSI)的研究人员近日大幅推升了聚合物光伏电池的性能。如果人类能够直接利用太阳能,困扰人类发展的能源问题甚至环境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接着一些原本积极性很高的地方政府对于建设光伏项目也开始怀疑,脚步放缓甚至出现停步。汉能控股集团从进入光伏领域就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突破。2012年汉能的薄膜电池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00万千瓦,达到全球第一。所以,我们不能看到一些有光伏制造企业不行了,就认为是整个产业不行了,这样的结论是片面的,是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
华能集团党委书记黄永达说,对于中国这样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能源矛盾尤为突出。对于经历了2011年寒冬考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制造企业,似乎仍然没有嗅到春天的气息。
不仅后进入的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就是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受制于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首先是银行系统发出了对这一领域的贷款警示。因此,当下游市场出现波动,我们的自我调整的能力就很有限。李河君为这一产业算了一笔账:如果国内目前的建筑中拿出10%的屋顶建设光伏发电,装机总量将达到10亿千瓦,这相当于目前全国的发电装机总量。
因此,对于太阳能产业来说,可能仅仅算作勉强起步,真正的发展高峰远没有到来。当然,目前薄膜的转化率只有10%上下,还低于晶硅。而欧洲国家的装机规模根本无法和国内相提并论,因此市场容量其实有限。于是舆论惊呼,中国的晶硅乱象已现,低水平重复建设必将导致能力过剩。
除了技术上的突破,专家们还认为,太阳能光伏产业要真正迎来春天,还必须在发展模式上寻求创新。一方面,又要受到上游供货商的合同制约,要么继续进口原材料,要么不得不支付巨大的违约金。
谈到核心技术,中科院电池研究所副研究员赵雷博士说,薄膜技术是晶硅之后的新一代技术,晶体硅能干的事情薄膜都可以干,但是薄膜能干的事情晶体硅不一定能干,所以,从需求的角度来讲,薄膜比晶体硅有优势。目前国内多数晶硅板制造企业缺乏最核心的晶硅提炼技术,基本原材料几乎全部依赖从美国进口,因此多数企业实际上仅仅担当了一个来料加工的角色,竞争力有限。
由于受规模限制,大规模集中发展光伏发电,电力输送是难题,因此要想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必须采取集约式和分布式并重的思路,能够就近上网和比较容易解决调峰的地区,可以采取集约式建设。一时间,做服装的、做眼镜的都迅速进入这一领域,国内晶硅板的制造企业迅速扩大到上百家。于是,一些后进入的企业和实力较小的企业迅速难以为继。中国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所有已知能源全部来自太阳。比如无论从远古的烧柴,到近代工业化以后大规模利用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其实都是在间接地利用太阳能。这一现象和几年前的风机制造热颇为类似。
而在目前人类掌握的清洁能源技术中,主流无外乎风光水三大类。其他地区则应该采取因地制宜,分布式发展的思路。
简明说,德国的百万屋顶计划其实就是这一思路,通过政府补贴,鼓励大家利用屋顶发电,这对我们是很好的借鉴。在中国,太阳能发电如果继续走风电发展的老路,可能行不通。
同时,由于晶硅板的制造技术比较成熟,生产线的投入也不大,因此国内许多企业纷纷投入晶硅领域。但是太阳能如果简单地套用风电的经验恐怕有问题。
此外,还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光伏产业的困境和我们在晶硅制造技术上缺乏核心竞争力有关。的确,由于中国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也由于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清洁能源就成为必须的选择。因此晶硅板的海外市场非常看好,而且利润也很高。同时,必须探索太阳能发电的新思路,真正打开国内市场。
而且,由于是新一代技术,在这方面用力就有可能超越西方,打破西方的技术壁垒。如果说2011年对于光伏制造业的压力还只是来自欧美,比如美国的反倾销、欧洲国家对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减速,那么2012年则面临着国内外的双重压力。
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的环境容量,要解决能源瓶颈就更加困难,因此发展清洁的新能源就成为未来十年中国能源领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水电,在建设了世界级的三峡电站以后,中国西部所有主要河流如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等均已经布局了千万千瓦级别的水电基地,中国水电装机总规模已经突破2.3亿千瓦,占到总装机容量的21.9%。
由于前些年欧美国家在风电建设之后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因此对太阳能晶硅电池板的需求巨大。而国内金融机构关键时刻的撤火则更加可怕,这对于太阳能这样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甚至是致命的。
到那时,不仅光伏产业将形成上万亿的产业规模,迎来真正的春天,而且,中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也都将得到彻底解决和改善。截止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才区区300万千瓦,在中国10.5亿千瓦的装机总量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利用屋顶建光伏发电,这样即可以解决远距离输送和调峰问题,又可以解决占地问题。但是与风机热有所不同的是,过去风机热时,主要市场在国内,而国内的风电建设热潮已经形成,因此市场容量巨大。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如果解决了技术瓶颈和拓宽了应用,一旦在中国大规模展开,太阳能光伏发电必将像十一五期间的风电建设一样,迎来光伏产业的真正春天。那么政府应该怎样支持?中国风电的快速发展靠的是价格机制,靠的是规模化发展。
如果没有核心技术,这个产业一定是有巨大风险的。李河君说,一个产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有真正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解决技术空心化问题。
近年来,汉能持续在太阳能薄膜技术上研发投入,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太阳能薄膜电池的转化率已经突破10%,成本远低于晶硅电池。从太阳能热水器到太阳能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也就是近年的事情。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